返回首页

茶叶公司未来发展规划(茶叶公司的发展规划)

来源:www.teastorm.com  时间:2022-12-10 11:33   点击:330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茶叶公司的发展规划

1.地区经济。茶叶消费是在人们有足够的资金满足日常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之后的可自由支配资金的支付。一个地区人们的实现目标水平、物价水平都会影响到人们可供消费的金钱数量和他们必须支付的价格。

2.区域规划。在确定茶叶连锁店之前,必须要向当地有关部门咨询潜在地点的区域建筑规划,了解和掌握哪些地区被分别规划分为商业区、文化区、旅游区、交通中心、居民区、工业区等资料。

3.文化环境。文化教育、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社会风尚、社会价值观念和文化氛围等因素构成了一个地区的社会文化环境。这些因素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决定了人们实现目标的分自有工艺向。一般而言,文化素质高的人对茶叶消费的环境、档次的要求比文化素质低的人要高。文化环境的不同,影响连锁经营的规格和规模。 

4.消费时尚。一段时期的流行时尚,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方向。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有机茶、环保茶、健康茶观念的增强,人们在饮茶消费上越来越注意饮茶的质量体系。  

5.竞争状况。一个地区餐饮行业的竞争状况可以分成两个不同的部分来考虑。一是直接竞争的评估,即提供同种经营项目,同样规格、档次的茶叶企业可能会导致的竞争,这对茶叶企业来说,是消极的。二是非直接竞争,包括不同的经营内容和品种,或同样品种、不同规格或档次的茶叶企业,这类竞争有时起互补作用,对茶叶企业是有利的。

6.地点特征。地点特征是指与茶叶经营活动相关的位置特征。如茶叶企业经营所在的区域,如政治中心、购物中心、商业中心、旅游中心以及休闲服务区的距离和方向。连锁茶叶品牌所处的地点直接影响茶叶经营的项目和服务内容。

7.街道形式。这个因素主要考虑到街道和交通的形式会吸引人们到这个地方来,还是他们因旅游而使人口发生移动。

8.交通状况。关于目标地点的街道交通状况信息可以从公路系统和当地获得。如果交通的数据近还没有被统计出来。那么可以选取一天中有意义的样本数据作为参考。交通状况的计算往往在中午、周末的晚上和星期天。在一段几天时间内统计的数据应去除那些带有偏见的结果。交通状况往往意味着客源,获得本地区车辆流动的数据以及行人的分析资料,以提高/增加茶叶店建成以后,有充足的客源。

9.规模和外观。茶叶店位置的地面形状以长方形、方形为好,必须有足够大的空间容纳建筑物、停车场和其他必要设施。三角形或多边形的地面除非它非常大,否则是不足取的。同时,在对地点的规模和外观进行评估时也要考虑到未来消费的可能。

10.茶叶店的可见度和形象特征。茶叶店的可见度是指茶叶店位置的明显程度,也就是说,无论顾客从哪个角度看,都可以获得对茶叶店的感知。茶叶店可见度是由从各地往来的车辆和徒步旅行的人员的视角来进行评估的,茶叶店的可见度往往会影响到茶叶店的吸引力。同时,茶叶企业无论从经营内容、方式、质量、服务、装潢等方面,还是在所选地址上都应具有明显的突出的形象特征。对坐落在拥挤的商业中心的连锁茶叶店尤为重要,形象特征会增加整个连锁企业集团的吸引力

2. 茶叶公司未来规划

4月21日下午,赤壁青砖茶新零售茶商平台“赤壁茶帮”,在赤壁市羊楼洞古镇,万里茶道博览中心内举行了主题为“赤壁青砖茶品牌战略签约仪式”的创新峰会。

“赤壁茶帮”实践赤壁青砖茶产业链往品牌化发展

  本次峰会得到了赤壁市委、市政府、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集团等主管部门以及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出席峰会的领导有:赤壁市人大常委副主任但锐金,赤壁羊楼洞茶场党委书记刘继明,赤壁市委办公室副主任李新华,赤壁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徐智,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集团董事长何国平,赤壁羊楼洞茶场办公室主任江小兰,赵李桥茶业董事长魏艳香等相关领导。

“赤壁茶帮”实践赤壁青砖茶产业链往品牌化发展

峰会由方茗茶业总经理,赤壁茶帮联合创始人易红兵主持

“赤壁茶帮”实践赤壁青砖茶产业链往品牌化发展

赤壁市委办公室副主任李新华代表致辞

  在方茗茶业董事长任军的陪同下,参观了方茗茶业总部展厅,聆听“赤壁茶帮”未来5年发展规划的工作汇报。

“赤壁茶帮”实践赤壁青砖茶产业链往品牌化发展

“赤壁茶帮”实践赤壁青砖茶产业链往品牌化发展

  “赤壁茶帮”立足赤壁,面向全国,在武汉成都河南深圳东莞西安陆续开设了分公司,辐射全国重要的销茶区域。励志推广赤壁青砖茶品牌,走出赤壁,走向全国。成为一家集大茶业大健康大美丽大民生大创业于一体的赤壁青砖茶产业链平台,为茶农消化原料,为茶企销售产品,为茶商增创收益。

“赤壁茶帮”实践赤壁青砖茶产业链往品牌化发展

“赤壁茶帮”实践赤壁青砖茶产业链往品牌化发展

  本次赤壁青砖茶品牌与国药新零售、仁和新零售战略签约仪式的成功举行,是丰富赤壁青砖茶产业链品项的一次勇敢创新,未来还会有更多全国知名品牌与赤壁青砖茶合作,推出新产品,给到“赤壁茶帮”平台的新零售茶商销售,助力赤壁青砖茶产业链往品牌化发展。

  随着赤壁青砖茶实体店门头标识在全国的陆续呈现。未来5年,助推“赤壁青砖茶”品牌价值超百亿打下坚实基础。

3. 茶叶公司的发展规划方向

关于整合茶产业资源问题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部门积极推动茶产业资源整合,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创响茶叶知名品牌,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茶产业出口竞争力。

1、加强政策引导。农业农村部先后印发了《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明确茶产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主攻方向和重点发展区域,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集中。2016年,印发《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引导各地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化的茶叶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国际化的茶叶集团,创响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茶叶品牌,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助力茶产业转型升级。

2、创建知名品牌。农业农村部通过组织各类农业展会等,加大茶叶企业品牌营销推介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影响力。2017年,在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期间,组织了68场品牌茶叶推介活动,开展了“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推选。2018年,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期间,组织了76场品牌茶叶推介活动,推选了108个品牌茶叶产品为“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产品”。

3、促进出口贸易。2018年,商务部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并认定安徽黄山、江西上饶、湖南长沙三家茶叶基地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支持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组织召开国际茶业大会,参加国际茶叶委员会年会、北美茶叶年会等活动,制作珠茶和眉茶出口标准实物参考样,开展茶叶出口质量安全和宣传推广活动,增强中国茶叶品牌的国际认知度。

4、凝聚产业力量。2017年,农业农村部牵头组织成立中国茶产业联盟,联合157家大型茶叶企业集团及科研单位,聚力联促创新、联创品牌、联拓市场、联合维权,引领做强中国茶产业。2018年,中国茶产业联盟开展标准化、出口、金融等专项工作,推动实施茶叶标准化战略,共同应对非关税贸易壁垒,搭建金融对接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我国茶产业竞争力。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将按照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要求,进一步整合茶产业资源,以布局优化、品质提升、产业融合为重点,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施创新驱动、品牌带动,推动做大做强中国茶产业。

来源:农业农村部官网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中国茶商》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中国茶商》的观点和立场。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中国茶商》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中国茶商》的观点和立场

4. 茶叶企业发展战略

立足于“国茶复兴”战略,实现茶文化传承与创新、现代茶全产业链标准化构建、企业社会责任担当以及体现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扶贫助农等工作齐头并进

5. 茶叶公司发展规划及战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茶产业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茶产业包括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品牌建设、文化活动及其相关扶持与服务。

本条例所称茶叶是指用山茶科山茶属茶组植物的鲜叶加工而成的产品。

第三条茶产业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品牌引领、市场主导,科技支撑、质量保障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第四条产茶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茶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将茶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茶产业发展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健全促进茶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完善茶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茶产业发展工作。

发展和改革、教育、科技、工业和信息化、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商务、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林业、气象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促进茶产业发展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茶树种植、茶叶加工等活动的指导、服务、监督,落实茶叶质量安全属地管理的责任。

村(居)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茶产业发展相关工作。鼓励制定茶叶质量安全管理村规民约。

第六条产茶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和监管体系,组织、实施茶树种植和茶叶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的清洁化工作,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茶产业宣传,普及茶知识,传播茶文化。

鼓励广播电视、网站、报刊、融媒体等加强茶产业宣传。

第八条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参与茶产业发展。

第九条支持培育发展茶行业社会组织。茶行业社会组织应当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和人才培训,引导茶叶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奖惩机制,提供信息、技术、培训、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推动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

第十条对在茶产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茶树种植

第十一条产茶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集中连片、适度规模、优质高效、标准规范、产业配套的发展方式,推动茶树种植基地建设。

第十二条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茶树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

茶树种植应当根据茶树生长发育特性,按照种植技术规程标准化种植。

第十三条产茶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做好以下茶树种植基地建设工作:

(一)鼓励茶树种植基地依法流转,促进规模化经营;

(二)加强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和茶树品种优选优育,推广茶树良种良法种植,扩大高标准茶树种植基地;

(三)实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推广生物、物理、生态协调等综合防控及统防统治先进技术;

(四)支持开展茶树种植基地绿色、有机、地理标志、良好农业规范农产品等认证;

(五)建立500亩以上连片茶树种植基地环境监测、气象信息系统;

(六)推广使用有机肥和茶叶专用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

(七)推广茶树鲜叶采摘机械化;

(八)支持建设品牌茶叶、特色茶叶、出口茶叶专用基地;

(九)加强茶树种植基地周边生态环境保护。

第十四条 茶树种植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茶树种植生产记录档案,如实记载下列事项:

(一)使用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名称、生产企业、来源、数量、使用地点、用法和使用日期;

(二)茶树种植基地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

(三)茶树鲜叶的采摘日期、产量。

茶树种植生产记录应当保存二年。禁止伪造茶树种植生产记录。

第十五条茶树种植基地禁止实施下列行为:

(一)使用剧毒、高毒、禁用的农药;

(二)使用化学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未登记在茶树上使用的农药;

(三)未按照农药的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

(四)使用催芽素等未登记在茶树上使用的肥料;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六条产茶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对符合以下条件的茶树种植基地,可以划定为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实行产地保护:

(一)具有适宜茶树生态种植的土壤、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海拔600米以上,远离主要公路500米以外;

(二)相对连片种植500亩以上;

(三)已经形成科学的种植方法、良好的质量控制方法,具有一定的资源、技术和效益等优势;

(四)茶叶生产组织化程度高,产品市场销售稳定;

(五)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应具备的其他条件。

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树种质资源特定地区,可以划定为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

第十七条产茶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科研机构和专家等对划定的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进行论证,并听取茶树种植基地权利人和所在地村民的意见,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应当设立保护标志,划定保护范围、确定责任主体。

第十八条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建设的相关标准,规范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建设。

第十九条产茶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安排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的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十条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内的个体种植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植企业等应当按照绿色、有机、良好农业规范标准管理茶园。

鼓励、支持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内的个体种植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植企业等按照国际市场的质量标准栽培茶树。

第二十一条 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内,除执行第十五条规定外,还禁止下列行为:

(一)侵占、毁坏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基地;

(二)擅自砍伐或者损毁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内的林木;

(三)排放废水、废气,倾倒、堆放固体废物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四)毁坏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基础设施和保护标志;

(五)非生产用机动车进入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

(六)开展餐饮、烧烤、露营等损害茶树生态种植环境的旅游活动;

(七)擅自新建、改建、扩建影响茶树生态种植和破坏生产环境的建设项目;

(八)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三章 茶叶加工

第二十二条产茶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茶叶加工指导、服务和监管。

企业应当采用标准化、清洁化方式生产加工茶叶。

第二十三条产茶地区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茶叶加工地方标准。鼓励茶行业社会组织、茶叶企业制定和使用高于国家和地方标准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第二十四条产茶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一)培育茶叶加工龙头企业;

(二)鼓励、支持申请国家有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认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产品认证;

(三)支持建设茶叶初制、精制、深加工、机械化生产线;

(四)支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建设冷链设施;

(五)支持建立完善产地茶树鲜叶交易市场。

第二十五条茶树种植企业、茶叶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应当建立茶树鲜叶质量安全自检制度,定期对茶叶加工生产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建立茶叶加工记录档案,如实记载下列事项:

(一)茶树鲜叶的品种、等级、数量、进场(厂)时间,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

(二)生产的茶种类、等级、数量、入库时间、出库时间、贮存条件等。

茶叶加工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茶产品保质期满后一年。禁止伪造茶叶加工记录。

第二十六条鼓励和支持以茶树鲜叶、茶半成品、成品茶或副产品为原料,开发加工食品、饮品、工艺品、生活用品等茶叶衍生品。

茶叶衍生品的加工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规定。

第二十七条除茶叶衍生品的生产加工外,禁止在茶叶加工中添加糖分、甜味剂、色素、香精等外源物质。

禁止在茶叶生产经营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第四章 品牌建设

第二十八条 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政府引导、行业指导、诚信为本、质量优良、企业主体、共建共享的原则,建立茶叶品牌发展、推介、保护和利用的运行机制;围绕重点发展贵州绿茶、贵州红茶、贵州抹茶、贵州黑茶等茶叶公用品牌,着力推进原产地保护和品牌建设,扶持企业产品品牌。

第二十九条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和完善茶叶公用品牌和知名子品牌产品质量标准,包括外在形态、内在品质、包装标识等内容。

第三十条鼓励使用茶叶公用品牌,支持做大做强知名子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

第三十一条茶叶公用品牌持有者应当制定管理规定,实行统一管理。管理规定应当包含质量可追溯、监督检查等内容。

茶叶公用品牌授权使用者应当执行品牌管理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茶叶公用品牌管理规定的行为,可以监督、举报。

第三十二条 产茶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护获得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国家气候标志等名优产品的茶叶商标或标识。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举办品牌茶叶展示展销活动,组织引导企业参加各类涉茶展销会。

支持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在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推广销售品牌茶叶。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市场监督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支持在主要交通干线、公共场所推广公用品牌,开设品牌茶叶专卖店,开展品牌茶叶宣传推介活动等。

第三十五条鼓励茶叶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品牌茶系列产品,创新品牌营销方式,拓宽品牌流通渠道,建设品牌忠诚消费群体。

第三十六条支持茶行业社会组织、茶叶企业到境内外建立贵州茶品牌推广中心。

鼓励本省品牌茶产品进入省内机场、铁路、酒店、旅游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连锁超市、省内外电商平台等推广、销售。

第三十七条 鼓励深入挖掘茶叶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价值,促进茶产业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技艺、乡风民俗、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加强老工艺、老字号、老品种的保护与传承,培育具有文化底蕴的茶产业品牌。

鼓励通过品牌价值评估、品牌评比及发布等活动,扩大品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6. 茶叶公司的发展规划书

全球茶叶产销量齐升,中国茶叶市场供应增加较快,绿茶、乌龙茶占主要地位

茶/茶饮品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叶行业的上游为茶叶种植,上游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茶叶产品原材料的供应数量与品质;下游是终端消费者与茶叶深加工行业。

近年来,全球茶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其中,亚太地区的绿茶消费增长强劲,而北美、西欧的红茶市场也已发展成熟。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的茶叶消费量约为544万吨,2015-2017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3%,预计2018年消费量为567万吨,到2020年全球茶叶消费量将超600万吨。

同时,全球茶叶产量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产量共557万吨,2015-2017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5%。预计2018年全球茶叶产量为576万吨,到2020年产量将超600万吨。

在国内市场,由于茶园面积稳中增长,湖北、贵州、陕西、江西等省在2017年种植面积分别增加23.6万亩、21.5万亩、19.3万亩、15万亩,茶叶产量在2017年达到258万吨。消费量方面,2017年中国茶叶消费量约为193万吨,消费量稳步增长。2013-2017年,国内茶叶产量、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6%、6.0%,预计2018年中国茶叶产量、消费量将分别在277.6、204.5万吨左右。

目前,茶叶市场中绿茶、乌龙茶占据主要份额,2017年二者比重分别为61%、13%;但近年的产量比重在下降。同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其他茶叶份额逐渐提升,红茶、黑茶、白茶、黄茶等茶类占26%。此外,市场上的柑普茶、柑红茶、花草茶等特色产品及超微茶粉、抹茶、茶饮料、茶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也在增加。

茶叶产业提档升级,多元化、品牌内涵、健康消费成趋势

前瞻认为,当前国内茶叶市场已经出现了如下趋势。

茶叶产业提档升级。

茶叶是重要经济作物,也是传统优势产业。但是,我国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差距明显,影响了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消费习惯来看,随着消费群体进一步细分,多元化的消费将成为茶叶市场的新趋势。茶叶天然、健康的特点以及对茶文化的推广,使茶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茶叶的主要消费人群也从中老年男性为主向各类人群扩散。不同类别的消费者对茶叶的消费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由此衍生出多元化的新需求、新模式。

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与品牌内涵。

目前我国茶叶行业企业数量多而分散,企业整体规模不大,作坊式小企业较多,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品牌企业较少。随着国内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安全日益重视,己经由购买非品牌茶叶逐步转向购买品牌茶叶。

品牌内涵变得更加重要,符合消费者感知且独具特色的品牌将崭露头角。

未来几年,茶行业“品类强,品牌弱”的局面还会长期存在,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度同质化和简单粗放的品牌建设思维。在对消费者的调研中,“品牌”成为消费者选购茶叶时的首要关注因素,消费者对于知名茶企的品牌溢价接受度远远超过想象。另一方面,新的业务模式以及跨界融合,将为茶企带来更多的机会。从“+互联网”、“+旅游”、“众商模式”、“私人订制”等新的业务模式和跨界融合不断出现。

健康主题的消费需求日趋强烈。

饮茶是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可提高生活品质的习惯,符合现阶段消费者对健康和高生活品质的诉求。饮茶人群的增长带动着茶叶市场规模扩张,促使茶业企业扩大生产,使一些品牌认可度高的茶叶企业脱颖而出。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茶类似的健康类食品,必然将进入千家万户;在食品安全丑闻不断爆出的今天,一些中高端人群更加需要健康的食品和绿色的食品。

——以上数据和分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茶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7. 茶叶产业的发展规划

感恩提问者,普文是原产地茶山经营者,很荣幸回答您的提问?

经营者之问?

为什么你经营的茶叶生意会亏损?普文认为能问这个问题的人,其实还别开店了,因为连自己什么问题都无法统计与分析出来,何必再苦苦支撑,因为不合适啦。但是普文还是给您一些意见。

如何盈利?

普文认为以下几点您因考虑下。

1.及时止损的经营之道

2.从新学习对茶叶认知

3.在茶知识的能力范围内专业经营茶品。

4.从头规划您的营销方案,品牌方案,别死胡同里钻着。

5.认真的作好统计,分析经营状况,针对性解决问题。

普文建议

建议您自己抓住关键要素,经营之道,自己要上心,别老想着自己偷懒,别人帮您做,那是不科学的,再说,你这样的情况更无科学的制度来管理人,失败只会离你越近。最后祝您能花开富贵,生意好转。

真茶君—普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