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普洱茶作假(普洱茶作假的在哪里)

来源:www.teastorm.com  时间:2023-02-19 18:26   点击:300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普洱茶作假的在哪里

 商店销售的茶叶包装标识查不到出处,诊所提供不出供货方的资质。昨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每周拍案”曝光了两起食品药品典型案例。针对查处的两起违法案件,予以了相应处罚。

  去年2月,平度市食药局执法人员接到群众举报,称其在平度李园一家商店购买的茶叶查不到生产许可证相关信息。工作人员立案后调查发现,当事人自2014年11月9日在平度市李园注册了平度市一家商店,经营范围是批发兼零售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乳制品;零售散装食品(现场制售)。现场检查时发现,商店经营的由青岛名崂生态茶叶有限公司出品的部分崂铁观音、崂山绿茶所标注的卫生许可证号、食品生产许可证号等信息在山东省食药局网站上查不到相关信息,涉嫌存在虚假标注内容。

  两种茶叶共购进20袋,销售了15袋,每袋15元,销售金额共计225元。当事人经营包装标识存在虚假内容的茶叶的行为已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最终平度市食药局对当事人予以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

  莱西市食药执法人员在今年4月对莱西市一村卫生室现场检查时发现,在该单位的里屋仓库发现有标示为吉林万通药业集团梅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20141008的痔速宁片等2种药品,该单位现场提供不出供货方的《药品经营许可证》、发票等相关资质证明。

  经查,这一批次药品是卫生室负责人于今年2月份从一个自称公司业务员的个人处购进的,执法人员对上述药品扣押,该批药品涉案金额2800元。

  村卫生室的行为涉嫌违反了《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莱西市食药局对村卫生所予以罚款5600的行政处罚,将扣押药品予以没收,下达改正通知书,责令其立即改正违法行为。

2. 普洱茶有假的么

普洱茶历史悠久,味道微苦中带有清香、品偿后两颊生津,回味无穷。普洱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气侯,所以普洱茶的味道就更持久,若你不信,欢迎各位兄弟姐妹们亲自来品偿下普洱茶,普洱茶会让你们溜连忘返,所以举世无双的普洱茶是真的,不是假的。

3. 普洱茶造假

能作假,市场上的普洱茶年份越久,价格越高,因此在行内普洱的年份造假非常普遍。“以前是做旧,例如只有5年的,说成10年;近几年则开始仿古,什么清乾隆、清光绪之类的假茶纷纷出现,变成所谓的‘祖上真传’,甚至‘镇店之宝’。”

4. 普洱茶造假的5种手段

第一阶段:号级茶时期(1733年-1949年)

自1733年第一个茶号:同兴号创办开始,普洱茶正式进入号级茶时期。它的兴起从侧面反映出普洱茶行业商标意识的觉醒,自此之后云南地区的各个茶号逐渐开办,如同庆号、福元昌号、宋聘号、车顺号等茶号陆续出现。

此后百年,各家茶号呈现出百家争鸣的趋势。在此过程,一些势力薄弱的茶号逐渐被淘汰,或就此没落或被强盛的大茶号兼并。

发展到今天,幸存下的普洱茶号实际上早已不多。像福元昌这样的茶号,其历史往往已远超百年,他们大多凭借自身品牌背后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发展壮大。同时,这样的历史背景又为其茶叶品牌自然赋能,使消费者对其产生了天然的品牌“崇拜”和品牌信赖。

更多的有着百年品牌历史的号级茶,他们大多凭借“拍卖”形式,C位出道,最近看到的一款百年蓝标宋聘号的拍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价格更是一路飙高,大有从百万打入千万市场的势头。

不过,过渡到现当代普洱茶发展时期,单纯倚靠自身品牌历史早已不能适应当下的普洱茶发展现状了。除了在深挖品牌故事的基础上引入一部分消费者之外,还应推陈出新,不断在现有产品上丰富产品形式,使其能更好适应普洱茶消费群体年轻化的趋势,以此来不断强化茶友对其的好感。

另外,这些茶号还可以在强大的品牌背景下变换宣传方式。简而言之,就是换个形式“讲故事”。依目前的普洱茶发展形式,仅利用图文的传统方式进行宣传早已经行不通。因此,结合当下爆火的抖音、直播、茶旅结合等形式,带茶友深入普洱茶原产地,让茶友在极富体验感和参与感的茶事活动中,自然领会到普洱茶背后的品牌故事,或许比品牌一遍遍的强势历史植入要有用得多

第二阶段:印级茶时期(1950年-1972年)

提到这一时期,想必很多茶友脑海中会自然浮现一些概念,如红印、黄印、绿印等词汇。其实这些就算是印级茶时期的最简单最直观的表现形式了。1949年以后,号级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印级茶的大幕开始拉开。

据官方资料显示,颜色上不同的所谓“印级茶”,在品种、数量上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多。正宗的“印级茶”主要以红印和绿印为主,其它的多是因为当时印刷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常年累月不同条件的仓储陈放,在包装上产生了色差,这为后来的“普洱茶造假”埋下了祸根。

不过,排除因历史局限性导致的因素外,这些印级茶多用料考究、工艺上乘,在普洱茶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颇高,并且很多茶品还被奉为了某些大品牌茶企的标杆茶,在普洱茶界倍受追捧。

第三阶段:七子饼时期(1972年-1989年)

这个时期是以云南中茶公司出品的普洱茶茶叶外包装上出现“云南七子饼”字样开始的,以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正式成立为标志。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强化云南作为普洱茶原产地的标榜;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商标意识的体现,避免普洱茶造假,致使假货流入市场,有损普洱茶声名。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这一历史时期应与“七子饼”这一概念或者说其成为普洱茶规格定制的最早时间相互区别。

早期的“七子饼”出现在清朝初期,主要是为了便于清政府各地方税务机关征收普洱茶税,方便计量而出现的,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只能算是一种普洱茶计量单位。所以,希望各位茶友不要产生对普洱茶的七子饼时期的认识误区。

其后,普洱茶的商标、版权保护,在“云南七子饼”这一具有象征性的标识之上,又有意识地增加了大票、内飞等防伪标的操作,使普洱茶造假难度加大。

总体来说,本文所说的普洱茶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主要是和人们的普洱茶商标意识的觉醒相互依存的,并随着人们版权意识的逐步提高而自然过渡到下一历史时期。发展到今天,虽然人们在版权保护,防止造假等方面多有创新,但对于无孔不入的普洱茶制假造假事实仍然防不胜防。

5. 普洱茶如何作假

茶叶泡好,茶水与空气接触就会被氧化,氧化后茶汤发黑是很正常的,建议喝普洱茶还是随泡随喝的好,毕竟凉了以后的茶汤入口也不是那么美味。

另外茶汤氧化与盛茶的容器也会有关系,茶的品质,较好用玻璃被或者陶瓷的会好些。被氧化后的茶汤如果不及时喝掉也会变质的,趁热喝看看是否有异味或者不好的口感,如果口感醇厚茶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茶入口不好,那就别喝了。

如果是刚刚泡的普洱茶,茶汤就是黑色,那可能是因为投茶量过多引起的。基于普洱茶的特殊性,建议较好用开水沏茶比较好,晾温后喝最适宜,不要太凉。

由于每人的感官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不停地喝,茶对口腔的刺激是一直存在的,只有停止喝茶才能够体会苦、涩、麻才会消除,导致舌面发麻的因素也有多种,比较乐观的情况,是因为茶叶内含丰富所至。在这种情况下,发麻的感觉很快转化成回甘或生津的口感,不会有不良影响。

另外,杀青不到位也会引起。北方的茶友也许会注意到,冬天在有暖气的室内存放的茶品,喝下去会有舌面微微发刺发麻的感觉。这主要是因为茶品储放环境太乾燥,基本不会影响品饮。改善的方法可以改变存茶的地方到较自然之处。

一些熟茶在制作过程中出现问题,也会有舌面发麻的感觉,但这种情况比较轻微。较严重的是人为造假老茶,做手脚的时候在生茶上撒了某些物质,加速生茶的陈化,这种茶品制作完,成为一饼有“历史”的“老茶”,茶友喝起来就会感觉舌头发麻,同时有喉咙的不舒服感觉。茶友在喝“老茶”时若有这种感受,一定要小心。

6. 普洱茶造假老茶如何判断

3/6 分步阅读

掺杂使假行为:在安化黑毛茶原料中加入绿茶、红茶等茶类的茶末、茶梗或加工后的下脚料;以陈绿茶做加工安化黑茶的原料或者以云南晒青毛茶当安化黑毛茶原料加工成茶砖,冒充安化黑茶;将没有发花的紧压茶砖当茯砖销售。

2/6

以次充好、低质高价: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安化千两茶的原料应以二级安化黑毛茶为主,不法商贩却以三级甚至四级等低档黑毛茶冒充高档黑毛茶加工安化千两茶,以次充好、低质高价销售。

3/6

假冒品牌: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在市面上进行非法销售;或冒用优质或认证标志;或冒用许可证标志。

4/6

三无产品:无标准、无检验合格证或未按规定标明产地、企业名称、企业地址和其他项目的假冒伪劣安化黑茶;未标明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假冒伪劣安化黑茶。

5/6

假冒年份:将年份短的安化黑茶重新包装,冒充年份久远的陈年老茶。

6/6

产地、工艺造假:不按照安化黑茶的加工工艺进行加工生产,偷工减料以降低成本为目的;在其他产地以当地原料加工紧压茶,再运输到安化假冒安化黑茶进行倒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