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小隐于茶――喝茶即是隐身法

来源:www.teastorm.com  时间:2022-11-23 16:51   点击:284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两年前冒出创办”茶小隐”的念头时,我们都不懂茶。那会儿,我还在负责一本不成功的杂志的收尾工作,十多年在媒体和出版行业干下来,觉得很疲惫。几位好友状况类似,有的做图书、有的做广告,都干到管理层,却对自己从事的行业没了兴致。因此,当我说不如开家茶叶店时,大家的反应都很踊跃。

老老实实在职场里待了十几年,我不再想“做大事”,而想做一件踏踏实实的“小事”,几个人就可以完成。我还想离原来的行业远一点,还能借着做这件事,到处走动,体会风土民情。于是自然而然想到茶。

我和许多人一样,每天上班都会泡点茶来喝,但几乎不了解,也不知道去哪里买合适的茶,碰到什么喝什么。如果能从“为自己找到性价比高的好喝的茶”出发,帮助和我们一样的城市人群,找到实在的好茶,还能分享寻茶过程中风土的故事,这样的定位,应该有需求。为此,我先做了一次贯穿浙南、武夷山一直到潮州的旅行,通过朋友的介绍,走访当地茶园。初步接触种茶、制茶后,感觉心里有了底,于是在二零一二年六月,开了“茶小隐”淘宝店。

“茶小隐”这个名字,是当时的合作伙伴之一起的,是“喝茶就是隐身法,可以在纷繁的日常生活中隐身片刻”的意思,有点像个人名。茶小隐最初的合作伙伴是四个人,现在主要是我和@小刺猬洋 在运营。我负责走茶山,找到合适的茶农和供应商、确定品种、拍照上架及部分事务。有时发完货从库房回家,腿脚提起来都觉得沉重,会对以前老工人下班想喝两口放松下的心情,感同身受。

茶小隐的口号是“简单好喝的茶”。在我们决定卖茶、学习茶的同时,茶道、香道、学古琴等风气也飞快地兴起。但我们的初心并非是为老茶客、玩家和追求风雅的群体找茶,而是希望在各个茶类,都能找到买得起、喝起来舒服、背后也有用心的茶人的茶。年轻人聊天,都愿意去咖啡馆而不是茶馆,或许是茶的面貌太严肃、太端着,甚至太神化。流行的种种“必备”之下,有时只是商家的炒作。如果把茶像奢侈品一样,贴在身上当作品味的标签,就和茶的本意越来越远。

我们觉得,茶和葡萄酒、咖啡,无论在种植、制作和滋味构成上,都有众多类似之处。然而葡萄酒和咖啡都是让人兴奋、活跃的饮料,茶却能让人放松、宁静下来。这正好也是西方和东方的不同。我们希望更多年轻人开始了解茶、欣赏茶。不需要复杂的道具和仪式,只需要对茶有基本了解,有一只盖碗或壶、几个杯子,掌握不同茶类基本的水温、出水时间,就可以随时随地喝到让你身心愉悦的好喝的茶。

我们最初选品,走的是性价比路线。随着走访的茶区越来越多,遇见的好茶越来越多,也逐渐增加了一些中高价位的选品,和产量很小的小品种、限量版的茶。但是,不要卖得太贵,即使最贵的品种一般人也能承受得起,初心不能忘。比如我们最贵的一款茶,是杭州西湖龙井茶王唐小军的极品龙井,为拍卖会特制,初制后五个工人要干整整一周,才能从五十斤两万多级别的斗茶中,一片片挑选出完美碗钉状的一斤这种极品。去年一斤在杭州拍了十八万,普通人根本消费不起。但是喝过这道茶,可以迅速建立“什么是龙井”的概念。

每年清明前后,市面上龙井满天飞,却很少有人喝到眼前一亮的。因为种植环境、采摘要求、制作都变了,纯手工辉锅几乎不复存在,掌握制作要领,用心做茶的茶农也少。没喝过好龙井,根本不能理解为什么这种茶会名列十大名茶之首。它是太好的标本,因此我们和唐老师商量,分装成三克一袋,花两百多体会一次最顶级龙井“貌似无味,实乃至味”的风范,大多数人还是能接受的。

茶的品质,固然首先赖于风土,但最终打动人的,还是人和茶的关系。走了这么多茶山,我的感觉是脱离做茶的人,谈论茶是没有意义的。尊重土地、热爱茶的人,不管多么偏执,他制出的茶必定有特点。比如在云南景谷秧塔村种茶的文艺青年唐望,自己胼手抵足七年,从完全不懂茶,到做出令人惊叹的“花针”(把茶花和白毫银针压制在一起的小茶饼)、“赤兔”(滇红茶)、“月光白”(白茶)。

还有一辈子都在和茉莉花茶打交道的陈成忠叔叔,他的人生目标就怎么把花的灵魂彻底灌注到茶叶的身体里去,平素温言谨语,一说起窨花便眉飞色舞。

如果说唐望的茶,是用纯净的心做纯净的茶的代表,陈叔的茶,就是老一辈人孜孜以求的传统福州茉莉花茶“冰糖甜”的余香。这样的茶人和他们的故事,在我们的茶品介绍里,都可以读到。固然,这些故事对卖茶有帮助,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成为这个年代为数不多、认真做茶的茶人,和喝茶的人之间的桥梁。随一缕茶香聊起茶人的故事,茶是不是也会更生动起来呢?

一年多下来,茶小隐周围出现了一批朋友,基本如我们所预想,他们多是爱茶,而没有时间深入了解茶的城市中青年。通过我们的脚步和眼睛,他们读到遥远的茶山中发生的事,对茶的感情也逐步深厚起来。他们经常会说,小隐你推荐的肯定没错。和这些顾客之间建立的信任感,我想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和动力吧。为了大伙儿,也得继续找好茶啊。

整理:李清河

图片提供:陈若云、茶小隐

网红为什么做什么都有人骂?

今天去了商场,没什么事,就是茶叶没了,买了经常喝得铁观音,清香,淡雅。很喜欢,又买了老树松针的滇红茶,略甜,主要是耐泡,沏上一壶,茶香四溢。

很少逛商场,除非有什么必需用品要买,就像没有茶和香烟,这篇文章也许我很难写下去。

回来翻看了一个短视频平台,快手,偶然看到一个有一百多万粉丝发的个视频,主意就是说,自己挣钱无错,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骂我,我也要让老婆过上好日子,想要逆袭之类的。

我不是一个追星者,也没有偶像,别人的生活与我无关。

每天零零碎碎总是会关注一些各方面的信息,新媒体时代就会有新人新事物产生,例如现在众星捧月的网红。

前几天快手粉丝量第二的快手号,散打,过生日直播,据非官方消息,一个小时收入320万,净收入达到160万,这个数目产出量,也许连很多明星也自愧不如。

粉丝量最多的竟然达到了三千八百多万,也许很多人对这个数字没有概念。

我所在的城市人口600万,相当于六个我所在的城市人口。

网红这个概念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出来的,我所熟知的第一批网红是老罗和芙蓉姐姐那一批,当时是十大网络风云人物。

社会的驱动也导致网红这个名词在愈演愈烈,多少人挤破头往里进,又有多少人连彩色的泡沫都没看到就匆匆退场。

网红现在是一种病态式的发展。

为什么很多网红觉得自己做的很好却依然有人要骂我,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先说我所知道的第一批网络十大风云人物是如何产生的。媒体,群众,喜爱度。

看着和现在没有什么区别,可是那个时候没有直播,也没有所谓的很多视频渠道。

老罗当时是新东方的教师,因为他风趣的授课方式和独特的教学模式有人录了音频,传到了网上,接着风靡全网。

后来老罗说,直到有人告诉我你被评为网络十大风云人物的时候,他都不知道。也不知道所谓的风云人物是个什么概念。

直到老罗做了英语培训班,在各个高校吹牛的时候,还很少有人见过他长的什么模样,才知道,原来老罗是个胖子,是个中年的大叔,不是个帅哥!

现在,更多谈论现在的网红是炒作,约架,能吃,能喝,砸车,甚至假死!

的确,中国人是最喜欢看热闹的。

而且也是最喜欢传闲话的,羊群效应,八卦的事情总是不缺听众。

但是鲜有能力者,也许是我落后。

想起一句话,郭德纲说,现在以我的能力和资历,我可以捧红任何一个人,一夜爆红都没问题,但是有什么用?你能不能长久的红下去才是根本,有一千种一万种办法让你红,不是说只有岳云鹏,谁都可以,你守得住,让观众持久的喜欢你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切了了然。

为什么自己感觉做的问心无愧依然有人骂?

你挣钱太容易,他们看不惯你挣钱挣得太容易。

社会之中,我总能看到,如果一个人在街上骑着一辆电动车,后面有一辆奔驰鸣笛,如果车里是个女司机,他会说,开个奔驰有什么了不起,不定又给谁当了小三,认了个干爹。

这是很多人的心理,但是表现的程度取决于他的思想架构和处世之道。

你是网红,开个直播都能挣很多钱,粉丝会认为凭什么?

现在每个人最常说的一句话都是不忘初心,尤其是网红,不接广告,不卖产品,只拍段子和记录生活。

守得住承诺的寥寥无几。

挣钱本无错,错的只是网红本身没有进步。

我看到的是一对骑行的普通夫妻,国内国外都去了,积累了一百多万的粉丝,口碑一直不错,没打过广告,只是记录旅行中的点点滴滴。粉丝忠诚度还是很高。

骑行结束了,定居拉萨,准备做点生意,突然发现好像得罪了自己的粉丝,多了很多的谩骂者,自己也不知所以然。

其实很简单,你的骑行结束了,价值也就结束了,你没有新的东西提供给你粉丝,反而做起了生意。

在普通群众的眼光里,他们认为你变了。

缺乏持续价值的输出,最后分崩离析,是网红最后的痛。

网红本身也没错,不能一直在路上骑车吧!可是粉丝关注你初衷现在却没有了。

这是你唯一的本领,七十二绝技用光了就没有新鲜事了。

而且劣根性告诉我们,你不能比我过得好,不然我心里不平衡。骂是必然的。

揭开面纱有时候看到的如果不是美女,都会失望。

不会有任何一个拥有百万粉丝的人说,我做完了我的事情我就归隐。

隐,何其难?

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会被所有人接受,只能自己安慰自己。

但是,能吃苦并不是一种美德,能吃苦只是一种本能。只是愿不愿意。

你很能吃苦,但是并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非常人不能做的事情,那这就不是你值得炫耀的地方。

不管是风云人物还是网红,都是不同时代的产物。

只是老罗做了英语培训又做了手机,他总能给他的粉丝带来不同时代的惊喜和价值。

而网红只是痴迷于赚钱而忘了提升自己价值持续的输出。

病态,早晚会发病。

医生说,早期比晚期容易治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