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印度茶树品种?

来源:www.teastorm.com  时间:2022-10-11 09:05   点击:254  编辑:赖珊   手机版

印度的主要栽培品种有:

阿萨姆种(Assam jat) 它是印度和缅甸部分地区发现的乔木大叶种茶树资源的总称。1923年在印度阿萨姆首次发现大叶种茶树, 1944年由麦司脱把它定名为 Thea assamica Mast, 以区别中国的中小叶种茶树。从此之后就习惯地称这类茶树为阿萨姆种。

暗叶阿萨姆种 (Assam dark-leaf) 是印度栽培面积最多的茶树地方种。茶树的叶子柔软、叶色暗绿, 叶面隆起、富光泽, 锯齿尖利, 叶姿稍下垂, 叶背和嫩梢茸毛多。产量高, 制茶品质较优。适合在阿萨姆河谷地区种植。

马尼坡种 (Manipuri jat) 是一个丰产、优质和抗寒力强的地方种, 栽培面积居第二位。原产于马尼普尔山区, 于1880年, 在卡恰尔建立了种子园向国内外供应马尼普尔种茶子。

掸部种(Shan form) 也称掸部类型。在茶树分类上曾将之列为掸部变种(var.shan form)。它是暗叶阿萨姆、淡叶阿萨姆和马尔普尔等三个地方品种的合称。因为这些地方种皆分布在印度的那加到阿萨姆河谷掸族地区之故。印度的茶树种子园中有70%为掸部种。

缅甸种(Burma) 原产于缅甸山地的地方种。茶树的叶片大, 呈卵圆形, 叶色暗绿, 老叶常带青色,叶面隆起, 富光泽, 叶姿稍上斜, 嫩梢茸毛少, 抗寒力较强。栽培面积居第三位。

印支种(India-China jat) 也称柬埔寨类型或南部类型。国外文献中还把它定为尖萼亚种。该种分布在柬埔寨、越南和缅甸。据国外考证, 认为该种原系来自中国云南省的风庆。茶树为小乔木或乔木, 树高6~8米, 主干明显, 分枝匀称, 直立性, 叶片中等大小, 呈椭圆形, 叶面平滑,叶柄基部有粉红色斑点,到秋季时嫩叶呈铜黄色或品红色。茶花的子房为3~4室, 有时为5室, 花柱3~5裂,茶果跟一般茶树相似。印支种的抗性较强,变异也较多。印度曾从该种中选育出5个无性系和1个实生品种以及一些三倍体茶树。

贝特贾种(Betjan jat) 是暗叶阿萨姆种中的一个高产优质实生品种, 也是东北印度的主要栽培品种之一。在斯里兰卡、中非、东非和伊朗等国也有大面积栽培。托克莱茶叶研究所曾从该种中选育出TV2、4、5、8等无性系。中非茶叶研究基金会亦从该种中选育出SFS和PC两个系列无性系。

拉杰加尔种(Rajghar jat) 是印度在 1880 ~1900年间首次育成的杂交种。曾被斯里兰卡、中非和东非及伊朗等国引种栽培。因该品种茶树的生长势和形态特征上有较大变异故常作为育种材料。

TV18、19 是托克莱茶叶试验站育成的两个产量型无性系茶树品种, 并于1970年开始推广。TV18是印度推广面积最多的无性系茶树品种。它们都是从马尼普尔种和那加(Naga)的“野生茶”及缅甸霍马林Homalin地方种之间自由授粉的实生苗中筛选出来的。树姿开张紧凑。TV18的叶片大小中等, TV19的较大,嫩梢茸毛较少。扦插发根力都很强(在90%), 较耐旱, 产量比淡叶阿萨姆高50%以上。红茶品质在平均水平以上,TV18带有薄荷味。

TV20 是托克莱茶叶试验站育成, 于1976年推广的无性系品种之一。它是从淡叶阿萨姆杂交F1代回交后得到的实生苗中筛选出来的。树姿开张。叶片较大, 叶色淡、嫩梢茸毛少,扦插发根力较强 (在75~90%), 耐旱力也较强, 发芽特别早(比一般提早3周左右)。产量与TV18接近。制茶品质较好。

TV21 是托克莱茶叶试验站育成的唯一品质型无性系, 于1976年开始推广。它是从马尔普尔茶场采集的茶籽实生苗中筛选而成。树姿稍开张。叶片大,叶姿水平,嫩梢茸毛一般,制红茶的品质优良。唯耐寒力较弱。扦插发根力亦较差(在60~75%), 需加强培育管理。

TV22、23 是托克莱茶叶试验站育成的两个高产无性系茶树品种, 在1976年开始推广。它是从印度种茶子实生苗中筛选育成。树姿开张。发芽早, 叶姿上斜, 嫩梢茸毛少。TV22的叶片大, 色绿。TV23的叶稍小,色淡。耐寒力都较强。扦插发根力较强(在75~90%)。产量比淡叶阿萨姆高50%以上,品质在一般水平以上。

TV24 是托克莱茶树试验站育成, 于1979年推广的标准型无性系茶树品种。树姿半开张。叶片大小中等, 叶姿上斜, 新梢大小中等, 茸毛一般。扦插发根力强(在75~90%)。产量比淡叶阿萨姆种增产20%左右。制红茶的品质优。

TV25、26 是托克莱茶树试验站育成, 于1982年推广的两个产量型无性系茶树品种。树姿半开张,树势旺盛, 生长迅速叶片大小中等, 叶色深, 叶姿上斜。

Tukdah145(缩写T145) 是1976年在大吉岭推广的品质无性系品种之一。树姿开张。叶片大小中等, 叶姿水平, 嫩梢大小中等, 茸毛少。扦插发根力和抗旱力强。采摘层较薄。对茶饼病的抗性中等, 易受螨类危害。产量一般水平, 品质优。据辛茶场无性系试验场鉴定, 产量仅及对照种的91.77%,但总产值则增加25.47%。

Bannocklurn 157(缩写B157) 是1970年在大吉岭推广的标准型无性系品种之一。叶片大小中等, 叶姿稍上斜, 嫩梢大小中等, 茸毛少。扦插发根力强,种植后生长迅速, 抗旱力强。抗螨类,但不抗茶饼病。产量高, 品质优。据辛茶场的无性系试验茶鉴定,比对照种增产10.95%, 总产值可提高26.76%。

Phoobsering312 ( 缩写P312) 是1970年在大吉岭推广的标准型无性系品种之一。树姿开张紧凑。叶型大小中等, 叶姿上斜, 嫩梢大小中等, 茸毛多。扦插发根力和抗旱力强, 种植后生长一致。产量高, 品质优。据辛茶场的无性系试验场鉴定,产量比对照增加18.16%, 其总产值提高13.95%。

Bannocklurn668(缩写B668) 是1975年在大吉岭推广的品质型无性系品种之一。树姿宽大, 但不紧密。叶片大小中等, 叶姿稍上斜, 嫩稍大小中等,茸毛多, 扦插发根力和抗旱力强, 种植后生长很好, 唯采摘层薄。易受螨类和茶饼病感染。产量低, 而品质极优。据辛茶场的无性系试验场鉴定,产量虽仅及对照种的69.67%, 但总产值则可提高12.79%。

英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